来源:本发科技 浏览人数:471 次更新时间:2025.05.13
编织机对混纺材料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纤维配比、物理性能、化学稳定性及工艺适配性等方面,需根据混纺类型和用途进行针对性调整。以下是具体要求及对应解决方案:
纤维配比与原料选择,混纺比例直接影响材料性能。例如,涤棉混纺常见比例为65%涤纶+35%棉,兼顾涤纶的耐磨性和棉的吸湿性,特殊需求下可定制比例(如58%棉+42%涤纶),但需通过定纺工艺实现,成本较高, 氨纶混纺(如TNC面料)需控制弹性比例(通常≤5%),以平衡弹性和强度,纤维(如羊毛、兔毛)与化纤混纺时,需考虑可纺性(如兔毛需与羊毛混纺提高抱合性)。
物理性能适配, 耐磨性与抗皱性,涤纶含量高的混纺材料(如T/C 85/15)耐磨性更强,适合高负荷编织工艺;而棉含量高的材料(如CVC 60/40)需降低编织张力以避免断裂,毛涤混纺(45%羊毛+55%涤纶)需调整编织密度,确保尺寸稳定性和抗皱性,涤粘混纺(TR面料)需通过平纹或斜纹组织提升透气性,避免粘胶纤维导致的闷热感,天丝混纺材料需控制湿度环境,防止吸湿后织物膨胀影响编织精度。
化学稳定性控制,含锦纶的NC布对高温敏感,编织温度需低于150°C,避免热损伤, 氨纶混纺材料需避免接触强酸/碱性染料,防止纤维降解,涤粘混纺(TR面料)易产生静电,需在编织前通过抗静电剂处理纱线,高密NC布需采用防熔孔工艺(如降低摩擦系数),避免高温熨烫损伤。
编织机处理混纺材料时,需综合考虑纤维配比、物理性能、化学稳定性和环保要求,通过调整设备参数(如温度、张力、织机类型)和工艺流程(如后整理)实现最佳效果。具体方案可参考行业标准(如IEC/ISO)或咨询材料供应商获取定制化建议。